百公里异地寻医:这位妇科医生凭实力“圈粉”!
近日,忙碌一上午的刘春玲主任正准备下班,诊室门口匆忙赶来的桂大姐,满眼期盼地说:“刘主任,可算找到你了!”一句饱含浓浓家乡口音的话语,展开了这个温暖有爱的故事。
专程乘车几百公里赶来的老乡,桂大姐讲述道:“我经期肚子疼已经好多年了,咳嗽时还有漏尿的情况,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,医生说得做手术,我身边很多人都找刘主任看过病,都说她,病看的好,医术信得过!我这次是专程坐车来找她做手术,有她在,我才安心!”
生命相托 坚守初心
刘主任了解情况后,即刻为桂大姐办理了住院手续及相关检查单。结合检查结果,入院诊断为:子宫腺肌病、压力性尿失禁。科室团队讨论后决定为桂大姐行微创手术,为其解除困扰已久的病痛。
在麻醉科、手术室、妇科团队的通力协作下,桂大姐手术顺利完成。
“手术以后,您时刻关心我的恢复情况,甚至牺牲休息时间给我讲解了很多健康知识,虽然身处异地,同样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。”桂大姐握着主任的手感动的说道。
科普时间
子宫腺肌病(adenomyosis)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所引起的良性疾病。多发生于30~50岁经产妇,约15%的患者同时合并内异症,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。
【发病相关因素】
子宫腺肌病病因不明。有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由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。多次妊娠及分娩、人工流产、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,与子宫腺肌病发病密切相关。子宫腺肌病常合并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,提示高水平雌孕激素刺激,也可能是促进内膜向肌层生长的原因之一。另外,还有米勒管遗迹化生及成体干细胞分化学说、炎症刺激学说、遗传学说、上皮、间质转化学说、免疫学说等。
【病理】
子宫腺肌病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2种类型。①弥漫型:异位内膜在子官肌层多呈弥漫性生长,累及后壁居多,故子官呈均匀性增大,前后径增大明显,呈球形,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。剖面见子宫肌壁显著增厚且质硬,无旋涡状结构,肌壁中见粗厚肌纤维带和微囊腔,腔内偶有陈旧血液。②局限型:少数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,似肌壁间肌瘤,称为子宫腺肌瘤(adenomyoma)。因局部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,故与周围肌层无明显界限,手术时难以切除。
【临床表现】
呈多样化,有35%患者无典型症状。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、经期延长、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和不孕。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月经过多发生率为40%~50%,表现为连续数个周期月经量增多,一般大于80ml,并影响女性身体、心理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生活质量。月经过多主要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、子宫肌壁间病灶使子宫肌层收缩不良、子宫内膜增生等因素有关。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发生率约为30%~40%。子宫腺肌病患者约20%伴有不孕,妊娠后出现流产、早产及产后出血等风险增加。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,质硬且有压痛,经期压痛更甚。无症状者有时不易与子宫肌瘤鉴别。
【诊断】
可依据典型的进行性继发性痛经和月经过多史、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隆起、质硬且有压痛而作出初步诊断,但诊断的“金标准”仍然是病理诊断。血清CA125水平可能升高。
【鉴别诊断】
子宫腺肌病需与以下疾病鉴别。
1.子宫肌瘤 大多无明显症状,合并黏膜下肌瘤时可伴月经量增多,大多无痛经。影像学检查提示包块边界清晰,血清CA125无明显升高。
2.子宫内膜癌 患者常以异常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,妇科检查提示子宫饱满,可有压痛,血清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,行宫腔镜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。
3.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超声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,血流异常丰富,结合磁共振成像可初步作出判断。
【治疗】
应视患者症状、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。目前无根治性的有效药物,症状较轻、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非甾体抗炎药、口服避孕药、口服孕激素类药物、GnRH-a或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(LNG-IUS)治疗,均可缓解症状,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,并且停药后症状可复现。年轻或希望生育的子宫腺肌瘤患者,可试行病灶切除术,但术后有复发风险。症状严重、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,可行全子宫切除术。是否保留卵巢,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和患者年龄。
通讯员:郭巧燕